俄侦察委员会主席向普京汇报 已还原完整恐袭期间线 (俄罗斯侦查委员会)

报道

中新网3月26日电综合报道,外地期间25日(以下均为外地期间),俄侦察委员会主席巴斯特雷金向总统普京汇报,示意已建设了22日恐袭事情的完整期间线:

18时54分:四名嫌疑人驾车达到莫斯科州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克罗库斯城音乐厅大楼,期待观众入场。

19时58分:武装分子向街上的行人停火。随后进入大楼,走进音乐厅,继续启动无差异射击,并经常使用汽油纵火。

20时11分:袭击者退出大楼,开车退出停车场时高速撞倒了行人,造成两名儿童受重伤。

最终,袭击者在俄布良斯克州通往俄乌边陲的高速公路上被追捕并抓获。

据巴斯特雷金引见,在案发现场发现并缉获了两支AK-74突击步枪、500多发弹药、28个装有子弹的弹匣以及有剩余汽油的瓶子,目前对抗功现场的考查仍在启动中。

巴斯特雷金说,目前,4名涉嫌间接介入音乐厅恐袭的嫌疑人在审问和庭审中均示意认罪,并提供了无关立功情节、雇主和帮忙预备恐惧袭击人员的具体证词。

此外,俄侦察委员会查明并抓获了另外3名涉嫌帮忙预备实施袭击的女子,他们为恐袭实施者提供了一套住房、一辆汽车并帮忙运送钱财。

据塔斯社报道,外地期间25日,莫斯科巴斯曼区法院已同意对这3名恐袭事情涉案人员羁押候审,至5月22日。

报道称,这3名涉案人员区分是伊斯罗伊尔·伊斯洛莫夫、季洛瓦尔·伊斯洛莫夫和阿明琼·伊斯洛莫夫。后两人是亲兄弟,伊斯罗伊尔是他们的父亲。他们被指控从事团伙恐惧主义行为,如罪名成立,最高将面临永恒开释。

俄侦察委员会以为,此次恐袭是通过精心筹划和预备的,目前已形成139人遇难、182人受伤。其中137人在恐袭现场遇难,2人在医院死亡。

目前,已有75名遇难者身份获取确认,其中有3名儿童。


俄罗斯善意的报复——普京有意息事宁人

俄罗斯“善意”的报复——普京有意息事宁人,俄军只发射了75枚导弹轰炸乌克兰首都基辅、利沃夫、哈尔科夫等多个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泽连斯基却谴责俄罗斯试图摧毁乌克兰。 乌克兰《真理报》报道,当地时间10月10日清晨7:30分,乌克兰全境都响起了防空警报,俄罗斯对包括首都基辅、利沃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哈尔科夫、日托米尔、赫梅利尼茨基、捷尔诺波尔等多座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实施了猛烈的导弹袭击。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在社交平台Telegram上表示,俄军10日向乌克兰发射了75枚导弹,其中41枚导弹被乌克兰的防空系统拦截摧毁。 乌克兰的拦截率超过了50%,表现还可以,但没有击落的俄军导弹还是给乌克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比如利沃夫市与哈尔科夫市的能源基础设施都遭到俄军的导弹袭击破坏,而首都基辅的多个关键基础设施被炸毁外,还被俄军炸死了8人,炸伤24人。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谴责俄罗斯试图摧毁乌克兰,把乌克兰从地球上抹去。 很显然,这是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的强力报复!10月9日,俄罗斯联邦侦察委员会主席巴斯特雷金向普京汇报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事件时称:“除了乌克兰情报部门,还有那些帮助筹备这次恐怖袭击的俄罗斯和其它国家的公民。 ”普京就此定性,他说:“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案这是乌克兰旨在破坏俄罗斯重要基础设施的恐怖袭击,策划者、执行者是乌克兰情报部门。 ”9日,普京对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案下了结论:乌克兰情报部门策划、执行的作了定性:破坏俄罗斯重要基础设施的恐怖袭击。 于是,第二天凌晨,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了猛烈的报复——发射了75枚导弹袭击乌克兰多个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 俄罗斯这是以牙还牙、以毒攻毒——旨在破坏乌克兰重要基础设施的恐怖袭击。 乌克兰袭击克里米亚大桥,俄罗斯定性为破坏俄罗斯重要基础设施的恐怖袭击俄罗斯导弹袭击乌克兰的关键基础设施,性质完全一样,逻辑也是完全一样,自然是旨在破坏乌克兰重要基础设施的恐怖袭击。 乌克兰对我发动恐怖袭击,我也对敌人发动恐怖袭击,俄罗斯终于展现出战斗民族的风采了,点赞!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多座城市发动大规模的导弹袭击,给乌克兰猛烈打击,报了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案的一箭之仇,全世界因此松了一口气。 因为这表明:1、普京没有采纳俄罗斯强硬派对乌克兰实施核打击的建议,而是采用常规导弹袭击的方式进行报复。 2、在长达7个多月的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已经消耗了许多导弹,特别是精确制导导弹,目前,俄军库存的精确制导导弹并不多,这意味着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导弹袭击不会持续多久,顶多就持续三五天、两三天,甚至有可能只是在10日这一天实施导弹袭击,就没有后续了。 3、俄罗斯对乌克兰多个城市的关键的基础设施实施了大规模的导弹袭击,其目的并不是把乌克兰打瘫痪打死,而是教训一下,在找回俄罗斯的面子的同时给俄罗斯民众,特别是强硬派一个交代,一次平息国人的愤怒与不安。 说得更通俗一点,普京其实不想把事情闹大,又被美西方逼入墙角,再次被压缩自己应对不利局面的弹性空间,有意息事宁人,因此,俄罗斯就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案对乌克兰的报复极有可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雷声大,雨点小。 这可以理解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善意,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经常这么做,多一回又有何妨?

无人机偷袭俄基地?普京表示:我知道是谁。那么到底是谁?

谁策划了无人机偷袭俄驻叙基地?

普京表示:我知道是谁,不过现阶段不会公开点名

有爆炸物的13架无人机“集群式袭击”,引发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经详细勘验,俄军方陆续公布了袭击的具体细节。1月11日,俄总统普京在谈及此次袭击时明确表示,“这是敌对势力针对俄方精心策划的袭击事件。”而俄国防专家则称,武装分子远距离操纵无人机袭击俄军事设施尚属首次,并且在技术设置和使用方式上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俄在叙境内的军事基地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安全威胁。

俄方全面掌握情况

俄国防部介绍称,所有无人机均被俄军干扰控制或被火力直接击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设施毁伤。俄在叙境内的防空系统共识别出13个无人机目标,其中10架无人机飞近赫迈米姆空军基地,另外3架飞近塔尔图斯港补给站。俄军无线电技术部队成功控制了6架无人机,其中3架成功降落在基地外,而另外3架在降落期间坠毁,其余7架全部被昼夜执勤的“铠甲-S1”型防空导弹系统击落。

俄军方随后公布了所俘获无人机的照片。从照片上看,无人机的主体由塑料材料制成,无论是外形构造、气动布局还是总体性能都还停留在航模的水平,与军用级别的无人作战飞机存在本质的差异。但是每架无人机携带10枚由炮弹改装的重400克的小型炸弹,具备了基本的军事打击能力。在对炸弹进行鉴别分析后,俄军方称部分炸弹有着明显的“乌克兰印迹”,可能来自乌克兰的绍斯特卡化学反应剂生产厂,但这种说法遭到了乌政府的否认。

此外,俄专家还破解了俘获无人机的系统数据,确定了它们的起飞地点,即叙利亚西北部伊德利卜省“冲突降级区”西南部的穆阿扎拉居民点。该地区与土耳其交界,目前由所谓的“温和反对派”以及“征服阵线”实际控制,后者的前身是极端武装“支持阵线”,被俄、叙政府定为恐怖组织。按照俄、土、伊三国去年达成的协议,伊德利卜省是在叙境内设立的4个“冲突降级区”之一,由土耳其方面负责监控。为此俄国防部专门致信土耳其总参谋长和国家情报局局长,要求土方履行责任,确保其控制下的武装团体遵守停火机制,同时在“冲突降级区”加快设立更多观察哨,防止类似攻击事件重演。

然而,普京在11日的表态则排除了土耳其同该事件的关联。他解释称,无人机起飞地区局势复杂,土方尚未实时有效管控这一地区,并且他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通了电话,相信土政府和军方与这次袭击无关。普京还表示,俄方已经掌握是谁对俄驻叙军事设施发动袭击,不过现阶段不会公开点名,这表明有外部势力在试图破坏俄、土、伊三国就在叙设立“冲突降级区”达成的协议。

技术背后另有文章

此次俄军基地遭无人机袭击后,尽管美欧媒体第一时间将袭击发动者指向叙境内的武装分子,但随着无人机技术数据的曝光和俄方的指向性暗示,该事件的幕后背景引发了诸多猜测。

在后续的调查中,俄方发现实施袭击的无人机虽然简陋,但在无线电定位、导航和投弹等方面却运用了高科技。俄总参谋部无人机使用体系建设与发展局局长诺维科夫称,这些无人机上安装的无线电电子设备实现了预编程自主飞行和弹药投放,控制软件导入坐标的精确度也超过了能从互联网等公开渠道获得的数据。因此俄军方认为,这些无人机执行任务涉及的卫星导航、远程遥控、定点投送等技术只可能来源于少数发达国家,而且无人机主要控制装置的组装以及炸弹投放系统程序的设置都需要专业人员提前完成,叙境内的恐怖分子只有在获得发达国家技术和人员支持的情况下才可能发动这次袭击。

俄国防部9日发表声明称,在袭击发生前后,美国海军一架“海神”侦察机在俄遇袭的两个基地之间盘旋了4个多小时,高度在7000米左右,俄国防部称其为“奇怪的巧合”,暗示美军与俄基地遇袭有关联。俄联邦委员会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克林采维奇则直接指出,“在制定攻击俄驻叙基地的计划时需要非常熟悉形势,这样计划周密的攻击行动没有美国情报部门的参与就无法完成。”

对于俄方的暗指,美国国防部不得不做出回应。五角大楼发言人、海军陆战队少校阿德里安·兰金-加洛韦说,“任何暗示美军或其他国际联盟部队在俄基地遇袭中扮演某种角色的说法都毫无事实依据、完全不负责任。”他还表示,恐怖分子使用的无人机技术以及设备在公开市场上很容易获取。为此俄国防部回应称,美方声称那些技术很容易在市场上获得,这一市场到底在哪里,都需要进一步澄清。

恐袭进入新时代

虽然俄方并未指名道姓地揪出袭击者,也没有对此次事件定下结论,但俄国防部指出,这是恐怖分子第一次从50千米外的距离操纵攻击型无人机发动袭击,并利用卫星定位等现代技术,这意味着恐怖主义活动呈现出新形态,俄驻叙军事基地的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俄国防部还呼吁国际社会对无人机这一安全新威胁予以充分重视,标志着国际恐怖主义史又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综合来看,此类“航模级”无人机成本低廉,所需的技术门槛没有硬性要求,在市场上可大批量获得,易于大规模进行列装,并且通过简单改装就可以使无人机携带小型爆炸装置,对目标进行火力打击或自杀式袭击。这种无人机体积小、飞行高度低,加上复杂的低空环境和地物遮挡等因素,防空系统的目标指示雷达和火控雷达都难以发现和截获目标,而且恐怖分子往往会选择对多个目标发动协同攻击,这使得防御成本要远远高于恐怖分子获取和改装无人机的成本,倘若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无人机袭击就可能成功。

俄罗斯侦查委员会

分析指出,极端组织对俄基地发动无人机攻击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上打击俄军停驻在机场的固定翼突击飞机。因为俄空天军对叙境内极端组织目标的精确打击对叙利亚战争局势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极端组织不具备在空中与俄军相抗衡的条件,只能寻求对俄基地进行袭击,阶段性缓解俄军空中打击节奏,这也是极端组织在战术上对抗俄罗斯的新策略。

专家还指出,类似的恐怖袭击可能发生在任何国家,攻击目标也不只是军事设施,也可能是民用设施,包括政府机构、工厂、燃料储存库、燃气泵站等。为此,俄国家近卫军副指挥梅利科夫表示,俄国家近卫军或将组建反无人机特种部队,对抗无人机的专用设备将部署在核电站等国家重要场所。

跪求普京的生平简介。

普京其人其事 弗拉基米尔·普京 (Vladimir Putin)1952年10月7日生于列宁格勒市(现圣彼得堡市),1975年从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外情报局工作。 1985年至1990年他被派往前民主德国工作。 1990年回国后,普京先后担任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外事助理、圣彼得堡市市长顾问、圣彼得堡市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 1994年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 1996年8月,普京开始担任俄联邦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1997年3月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监察局局长,1998年5月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同年7月起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 1999年3月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同年8月被任命为俄联邦总理。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普京出任代总统。 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为俄联邦总统,并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 2004年3月,普京赢得大选胜利,连任总统,同年5月宣誓就任 。 布衣出身 平民风格 普京出身于列宁格勒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的祖父是个出色的厨师,曾为列宁的夫人和妹妹服务,后在莫斯科市委高级疗养院工作。 他虽是一个高级厨师,为许多头面人物做过饭,但从未利用职务之便为己谋私。 普京的父母是苏联普通的工人。 在战后艰难的岁月里,这个普通工人家庭的生活非常拮据,但相互之间的爱使这个家庭充满温暖。 普京的父亲是个严肃正派、善良智慧、富有远见的人,他经常告诫普京要积极向上,要学会依靠自身的力量去谋生、自卫、寻求发展机遇,使普京从小就培养出一种朴实无华、坚韧进取的性格。 普京从小就住在列宁格勒一套只有27平米的工人公寓里,这里没有电梯,厨房也是合用的,楼里老鼠经常出没。 结婚后,普京和妻子仍然与父母一起住在这套公寓里,直到1993年调去莫斯科。 长期的平民生活使普京对俄罗斯民众的艰辛有着切身体验,对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有着深刻的了解。 对俄罗斯民众生活的体察使普京成为一种平民色彩很浓的“领袖”,他把了解民众的呼声与疾苦作为正确决策的关键。 他到各地视察,经常打乱地方接待计划,随意走进未做事先安排的百姓家了解情况。 普京今年考察远东时,路过一个村子。 有个男子正穿着裤衩在劈木柴。 老婆对他嚷道:“当家的,总统来了!”“什么总统,见鬼了!”男子不相信,可是抬头一看,愣了:“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真的是您!”“不,不是我。 ”普京开玩笑说。 男子不知深浅地请普京跟他儿子一起游泳。 当时水温只有21摄氏度,普京二话没说就下了水。 这段故事快变成了传奇。 此前不论是叶利钦还是苏共中央总书记,都喜欢事先精心策划的视察,听听当地领导汇报,看看名胜古迹。 普京讲究“眼见为实”。 即使在群众场合,普京也善于躲开当地领导安插的“工农代表”,专挑未经“训练”的普通人,跟他们聊家常。 一次在外地,有个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太太对他抱怨,说自己的退休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没有享受任何优惠。 普京回莫斯科后立即向退休基金会会长问明情况。 原来,根据规定,想享受优惠就要自己办齐证件去申请,不申请就没有优惠。 在普京的过问下,这种规定很快进行了修改,基金会工作人员应该为退休老人上门服务。 正是这种平民主义的理念与做法,使普京的内外政策反映了多数俄罗斯人的愿望,他本人也成为普通百姓心目中的“自己人”。 注重传统 着眼未来 普京能够赢得广大俄罗斯民众的信赖,不仅是由于其朴实无华的平民风格,更是由于他的治国思想符合俄罗斯的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符合俄罗斯民众的物质与心理需求。 普京执政以来,将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当今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巧妙地糅和在一起,提出了能够为大多数俄罗斯精英与民众所接受的“新俄罗斯思想”。 “新俄罗斯思想”的第一面旗帜就是弘扬俄罗斯历史传统。 普京上台后,一改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对俄罗斯历史特别是苏联历史妄自菲薄的态度,明确表示“毫无意义地否定历史将使整个民族数典忘祖”,苏联时期有某些领域值得骄傲,“看不见,甚至否定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是错误的。 ”普京还强调,只有“把全人类的普遍价值观与俄罗斯的传统价值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俄罗斯的未来才有希望。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普京决定在联邦安全局总部内重新树立安德罗波夫的雕像,使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重又获得久违了的光荣感与自豪感;在胜利节的庆典上,他让5000名来自前苏联15个共和国的老战士走在阅兵式的最前列,使经历十年生活磨难的俄罗斯人重温昔日战胜法西斯的无限荣光;他最终拍板将苏联国歌的曲调定为俄罗斯国歌,使那激昂的旋律重新振奋了俄罗斯人的精神。 同时,普京充分肯定东正教在培养人的道德与精神方面所起的作用,不仅自己经常去教堂,还经常就重大决策征求大牧首阿列克西二世的意见。 “新俄罗斯思想”的第二面旗帜是爱国主义。 普京自幼就受到了爱国主义启蒙教育,从小就立志要报效国家。 当他发现,“一个情报员往往能够做到整个军队都做不到的事情”时,便义无反顾地加入克格勃。 在一次访谈中普京坦言,“俄国的训练只有一项,就是爱你的国家。 ”普京强调,爱国主义“是人民英勇和力量的源泉”,“丧失爱国主义精神,就丧失了民族自豪感和尊严,也就将失去能够创造伟大成就的人民”。 爱国主义在普京的内外政策中体现为“国家利益至上”。 正是由此出发,在车臣问题上,普京宁愿冒着与西方决裂的危险也不允许俄国经受屈辱,宁愿背负暴君的恶名也不愿看到分离主义分子存在。 在国际交往中无论是进还是退,普京首先考虑的也是国家利益。 尽管美国对伊拉克早已磨刀霍霍,但考虑到俄罗斯在伊拉克的巨大经济利益,普京始终坚持反对美对伊动武的立场。 普京的这种品质赢得了外国同行的尊重,不仅布莱尔、施罗德对普京十分敬重,连布什也承认,一看到普京的眼睛,就可以感觉到他的坦诚。 “新俄罗斯思想”的第三面旗帜是抛弃帝国思想,全面融入世界。 普京曾在东德工作五年,经常走访西德、瑞士等发达国家,对西德的社会和经济运作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德式社会市场体制有着特别的好感。 这种海外经历使普京具备了宽广的国际视野,也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以往俄罗斯自我封闭、与世界发展脱轨的后果。 普京认识到,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帝国观念不符合俄罗斯的真正国家利益与当今世界的现实,“俄罗斯只要务实地考虑问题就无往而不胜,而在帝国思想占上风或自誉为救世主的时候就必然失败。 ”普京曾公开表示,帝国思想和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化给俄罗斯带来的是“国困民穷”,他对扭转俄帝国衰落不抱幻想,而是要将“国强民富”作为国家政策的根本目标。 在放弃帝国野心的同时,普京将俄罗斯定位于“不属于当代世界最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国家”,承认俄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认为俄罗斯面临沦为“二、三流国家的危险”。 同时,普京明确强调,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富贵与国家的强大必须与世界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俄罗斯必须全面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并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与合作中实现俄罗斯的利益。 韬光养晦 以柔克刚 在人们的印象中,俄罗斯始终是一个对外征伐、不断扩张的国家。 但事实上,俄罗斯在历史上也多次经受过内外交困的艰难时刻。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人往往能韬光养晦、卧薪尝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金帐汗国统治罗斯二百年,俄罗斯人对蒙古人明里送金嫁女,暗中分化腐蚀,最终莫斯科公国击败蒙古王公,收复俄罗斯失地;克里米亚战争后,沙皇俄国内忧外患,处境艰难,外交大臣哥尔恰科夫一面让出战争红利,一面利用欧洲列强矛盾合纵连横,最终使俄重新赢得欧洲大国地位;十月革命后,新生苏维埃政权十分虚弱,外有德国大兵压境,内有白匪挑战政权,列宁力排众议,与德签署《布列斯特和约》,虽付出了沉重代价,但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作为在国家衰落时刻登上权力巅峰的领导人,普京继承并发扬了历史传统。 他清楚地认识到,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历史时期”,“未必能够大大改变国际关系的现有结构,未必能够动摇美国的霸权”,因而必须继承哥尔恰科夫的外交传统。 俄外交智囊也明确建议普京,学习中国近20年来“韬光养晦”的外交经验,“放弃同外部世界对抗,着重国内经济建设,同时极其强硬地在小范围内坚持原则性的对外政策立场”。 根据当前的国际环境,普京将其“韬光养晦”外交的基调定为“以融促变”: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与“对手”合作,融入其中,并借此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普京执政两年来,特别是在“9·11”后,加大了与西方的合作力度。 俄主动与美开展反恐合作促使双边关系实现重大突破;俄与北约建立了新的合作机制,并借此促使北约由单纯的军事集团向军事政治组织转变;俄欧就建立共同经济空间、能源合作等问题积极磋商。 普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期望的变化:布什在公开场合把俄称作“伙伴”而不再是“对手”;美欧都承认俄是市场经济国家,加快了俄加入WTO的谈判进程;对车臣问题的态度也有所转变,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 普京曾经说过,“柔道不是简单的体育运动,而是哲学”。 他从柔道中体会出的哲理说是:不管对手有多强大,只要你掌握技巧、抓住对手的破绽,就能借势击倒对手。 “柔”是为了“克刚”,退让是为了取胜。 因而在外交上“韬光养晦”的同时,普京深知俄“并未失去成为伟大国家的潜力”,他隐忍退让是为了俄罗斯的重新崛起。 在实践上,普京的“韬光养晦”并非一味的妥协退让,而是以国家利益为转移,量力而行,不再关心和介入与己无关的国际事务,集中力量增强国力:放弃与美全球对峙,转而构建周边“稳定弧”;坚持多极化目标但少说多做,反对美国单极企图但不挑头“扛旗”;处理国际事务强调“有选择参与”,集中资源投入关系俄罗斯切身利益的方向和领域;减少虚张声势,从逞强好胜转向量力而行,从注重大国面子转向更注重实际利益;在战略上坚持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性,在策略上讲求实现国家利益的灵活性。 普京执掌俄罗斯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俄罗斯这条几乎倾斜的航船重又找回了自己的方向。 普京还可能成为这艘巨轮下一任的舵手,在他的统帅下,愈挫愈奋的俄罗斯还可能扬帆远航。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